【求職意向】 |
期望工作性質: |
全職
|
|
|
期望職能職位: |
副總經理 生產總監 生產部經理 |
期望工作地點: |
|
期望月薪: |
面議 |
|
【工作經驗】 |
| | 2008年2月-2011年2月: | 好孩子集團紡織用品總廠 | 企業規模: | 1000-9999人 | 部 門: | 外協管理處 | 職 位: | 外協總監 | 離職原因: | 企業的外協文化發生改變 | 工作描述: | 工作職責: 1、紡織用品總廠5年度、3年度及年度總規劃的重要參與者之一。 2、所有外協工廠的資質審核、評估、管理、開發。 3、所有外協工廠的計劃安排、產量交期、品質保證。 4、重新規范外協管理的制度、方案及人員布局。 5、定時外派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和道德品行培訓并建立后續跟蹤管理機制。 6、定時召開各外協老板的感情溝通見面會議,確保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7、成立工藝錄像攝制小組,及時將工藝檢驗標準成功轉移至外協工廠。 8、定時外協供應商的服務滿意度調查。 9、不定時的外協工廠尋訪,以檢驗實際的工作質量。 10、所有生產人員的假期、新進及離廠的審批工作。 11、與公司其它部門的協調工作,總廠長交辦的臨時性工作。 工作業績: 1、外協供應商從07年的14家增加到25家,產量工時從每月20萬工時遞增到現在的每月60萬工時,利潤率為18.8%(內部工廠只有2.1%) 2、質量與去年同期相比,車縫下機合格率還提高了1.4%,達到了92.%,出廠檢驗合格率提高了1.5%。達到了99.1%(推車IQC驗貨,外協目標是97%)。 3、外協生產貨期100%滿足客戶出貨要求。 4、出口后沒有賠款及退貨等事件發生。 | |
|
|
| | 2006年8月-2008年1月: | 浙江多蒙佳樂集團有限公司 | 企業規模: | 1000-9999人 | 部 門: | 管理部 | 職 位: | 生產副總 | 離職原因: | 被好孩子邀請 | 工作描述: | 工作職責: 1、公司年度總計劃及季度、月度生產計劃的制定和具體監督執行。 2、公司關于生產制度的修訂及執行情況的監督。 3、重新規范各部門、車間的操作流程及精益生產管理。 4、生產各部門周計劃的部署、審核、檢查、落實,并確保完成。 5、主持召開每周三次定期生產例會,及時下達各種生產指令和各種完善措施。 6、各車間工價的審核,單價體系的完善。 7、現場6S管理的牽頭管理工作。 8、供應商資質的重新定位。 9、重要樣版、洗水版及大貨首件洗水樣的批版。 10、QC人員的重新定位、品質管理體系的逐步完善。 11、所有生產人員的假期、新進及離廠的審批工作。 12、內部橫向溝通機制的建立并強力推行之,同時部門內部實行全方位的PK,業績進步明顯。 13、ISO9001:2008/ISO14001:2004的內審工作。 14、與公司其它部門的協調工作,老板交辦的臨時性工作。 工作業績: 1、07年與06年相比,產量提高了90萬多件,比例為14.7%(還不包括時裝車縫部的產量),產值(實際就是單件車縫加工價格)提高了650萬元,增幅19.6%。 2、質量與06年同期相比,車縫下機合格率還提高了1.2%,達到了92.8%,出廠檢驗合格率提高了1.3%。達到了99.8%(第三方驗貨)。 3、人員流動率一直控制在年18%以內。 4、貨期100%滿足客戶出貨要求。 5、沒有賠款及退貨等事件發生。 | |
|
|
| | 1999年4月-2006年4月: | 臺灣獨資緬甸國白海歐制衣總廠 | 企業規模: | 1000-9999人 | 部 門: | 管理部 | 職 位: | 工廠總經理 | 離職原因: | 出國時間太久想回國 | 工作描述: | 工作職責: 本人全權管理計劃生產、企業行政、人事財務等全方位主持管理工作,具體為: 1、因地制宜的制訂各項行政管理制度和生產管理制度,在一個月內就扭轉了人員懶散的現象。 2、在全廠范圍內推行目標管理,實行獎懲相結合,建立PK機制。結果效率非常明顯,產量大幅攀升,工廠大量招人。 3、大力培養各方面的緬籍華人,最終成為工廠的有用人才。 4、工廠新廠房擴建的基建管理及規模擴大而引起的一系列相關方面的關聯工作。 5、整個公司(包括臺灣總部、廣州辦事處)生產計劃的制訂、實施、面輔料進度的追蹤、所有生產訂單的組織生產,美國、南非、波蘭、委內瑞拉等客戶的貨期直接回復。 6、所有報關資料的準備。 7、裁剪車間、縫制車間、包裝車間的一線現場管理。 8、招人、辭退、假期等人事管理。 9、工廠安全管理。 10、工資制度的制訂,工資的審核和指導發放,工廠預算及工廠現金的管理。 11、每周工作例會、生產例會、質量總結會、產前會的主持召開,表揚先進者,處罰犯錯者。 12、與當地政府的協調工作。 工作業績: 1、上任三個月內扭轉了緬甸工人懶散的性格、緩慢的工作作風,使我在緬甸 7 年的工作時間內的生產計劃全部100%完成(我在2000年3月5號至3月26號期間要回國探親,我回國之前安排工廠在此期間要出5個40尺貨柜,并提前做好報關資料安排報關公司報關,指示工廠25、26號這兩天放假,結果五個貨柜全部出口,25、26號放假兩天) 2、在整個工廠內形成了車間、班組、個人之間的相互競爭機制,工廠的生產氣氛無比的高漲,其生產效率是大陸廣東一家工廠的三倍(臺灣老板親口告訴我的) 3、計劃開工廠只招200人,由于生產效率之高而擴建成1200人的大型工廠,工人的平均工資是其它當地工廠工人的三倍,仰光市勞動局的官員經常來工廠表示感謝,因此想進入工廠工作的人比我們當年進入國營企業還要難、可見工廠是當地第一流的企業。 | |
|
|
| | 1995年8月-1999年2月: | 臺灣莎美娜服裝有限公司 | 企業規模: | 100-500人 | 部 門: | 生產部 | 職 位: | 生管課長、廠長 | 離職原因: | 被邀請出國 | 工作描述: | 工作職責和簡單業績: 本人第一次步入外資企業后,日本式的管理方法及本人積極的吸收,使我從樣衣管理,報表管理,倉庫管理,主輔料追蹤,裁剪,縫制到后整等所有生產環節的管理、現場管理以及最重要的計劃管理等這些方面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提高.并將這一系列的生產管理環節和質量監控環節在后面的工作實踐中大膽運用,逐步修正完善因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產管理模式.升任廠長后,產量品質大幅提升。99年2月份受邀請出國。具體的工作內容有: 1、公司內所有生產報表的管理審批,計件人員的工資匯總。 2、計劃前期作業管理(面輔料的追蹤,樣衣、紙板、色卡、制造單的審核、管理及發放和修改,紙箱訂購,物料清點的審核及合理標識儲放、面料縮力的監控等等工作) 3、公司生產總計劃的制訂及具體實施、直接落實到每個部門和班組。 4、每周生產例會的主持召開、產前會的監督落實、質量報表的審核、質量總結會的召集與主持。 5、每月先進生產班組、個人評選的倡導。 6、現場工作秩序的管理,精益生產的管理。 7、報關資料的提供。 8、人員假期的審批。 9、所有外發業務的直接聯系和操作管理工作。 | |
|
|
| | 1986年6月-1995年7月: | 湖北羅田縣服裝廠 | 企業規模: | 100-500人 | 部 門: | 生產部 | 離職原因: | 企業破產 | 工作描述: | 這是我涉足服裝的第一個企業,是我掌握專業知識的起點 | |
|
【教育】 |
1990年4月 - 1994年4月 | 武漢大學法學院 | 法學 | 專科 | |
|
【附加信息】 |
| 自我評價: | 1、本人刻苦勤奮,對企業衷心耿耿,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細心,責任心強。
2、本人有很多實用先進管理理念來與同事溝通,因此團隊力量強。
3、本人一向倡導全方位目標管理,加之本人計劃好、執行力強,因此工作很快能夠上新一層臺階。
4、本人能夠正確對待企業、投資者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
綜合上述,本人有下列優勢:
1、有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目標管理方法及精益生產管理模式。
2、有切實可行的執行和檢查手段(點檢表)。
3、有一系列完整的內部、外協質量管理方案。
4、有非常實用的培訓機制。
5、有非常周密的外協人員管理辦法。
6、有成熟的外協供應商(外協加工廠)管理以及外協供應商與公司內部的關系協調管理。 |
|
【聯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