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淺談服裝車間生產管理 作者:朱永興 服裝生產管理因素繁多,但是環節還應該是流水線管理和質量管理,因為流水線是車間的基本。工序是流水線的基本環節,因此做好工序分析,按照加工順序分析材料, 輔料或作業流程的方法, 以了解全部工作的流程。生產工序是由一系列施工單位組成。一個工序以一組施工單位來代表,如做領工序由合領片、翻領、壓領面線、上領一組施工單位組成。生產中還需檢查生產工序每一步驟的條件(人力資源、配合、設備配置等),這種分析是改進每個工序的有效辦法。為統籌工序內管理,可在每個生產線選用一名巡檢,協調內部進度、質量等工作,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生產中我們追求的目標是產能最大、質量最優、成本最低。為提高產能我認為還是要從工序做起,除車間主管加強走動式管理外,還有以下幾方面要考慮: 1、合理劃分工序,工序內合理組織人員(考慮人員技術搭配、個性相投)、機位合理配置(以物料流轉簡短為原則,避免回流,混流)。 2、合理配置設備,推廣自制小工具(如特種壓角,定位器等自制工具)的使用,提高生產效率。 3、下工序任務,使工序任務從前至后呈倒梯形布置,使各工序明確目標,提高效能,以減少斷流現象。可每兩小時抽查各工序完成情況,酌情掛進度督促牌。 4、設置機動人員,在每日吃緊工序進行機動,平衡流程。也可適時做小調整。 5、另外還要采取各生產線每日產、質量數據分析公布,采用超產加分、評流動紅旗等有效措施加以激勵,提高士氣。 6、組內人員適時溝通,如采用班前、班中會形式。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產量得以提高,往往也會使返修率提高,要抓好質量我認為有以下措施: 1、重視質量,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不能只放在口頭上,而是從管理層到車工都應重視。特別是做大貨產前樣,一定不要急于求成,督促各工序嚴格工藝要求,嚴格檢驗,及時把錯誤在產前樣階段得以改正,使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否則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更改。 2、強化自檢、互檢、巡檢、成檢,特別是自檢和巡檢。采用掛牌監督。 3、巡檢人員每日隨時抽檢、分析、記錄及提供技術輔導。 4、考核上設立質量獎勵,對于合格率達不到標準的進行通報。 管理的效能是否有效離不開績效評估,建立績效評估體系加以考核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我們車間對車工考核實行日匯總,月考核機制。根據每個車工當月完成產值情況(結合質量合格率),進行獎罰。在幾條流水線間根據月完成產值情況(結合質量合格率),進行獎罰。形成流水線之間的協作和競爭,促進流水線內協作互助的生產局面,效果較為明顯。另外各線產值完成情況作為當月標兵評比的依據。總之考核激勵方式有多種,簡單有效是設定考核體系的基本原則。 二 縫制車間生產質量管理方法 作者:朱永興 一、質量的重要性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這是眾多企業用經驗或教訓總結出來的結論,所以,質量好壞事關企業生死存亡,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因質量問題而返工不僅影響生產進度,更嚴重的是影響了員工的工作情緒,從而會導致更多問題的出現,生產進度就進一步受到影響。生產進度跟不上又直接影響貨期,從而影響銷售甚至導致丟單,那么工廠就談不上創造利潤,沒有了利潤我們的工資哪兒來?那么質量不僅關系到公司的興衰,也關系到我們的切身利益。 二、如何控制好質量 要想控制好質量首先要樹立這樣的觀念:質量是做出來的,不是查出來的! 1、產前教育 從源頭上控制,重在事前教育,我們生產管理人員在仔細審閱工藝制單、核對樣衣的過程中,已對款式工藝熟記于心,在產前會過后針對工藝難點,也有了解決方法與措施。那么我們再組織小組產前會議,將我們所知的一切及時傳達給我們基層員工,并結合各款具體的工藝要求及公司的產品質量要求,作一個詳細的說明,要讓大家都能明白: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為合格,做的不合格會有什么懲罰等,這就是事前教育。 2、產中糾正 員工有了目標后,有的會去努力達成;但也有的可能是沒弄明白或意識稍差抑或是技術能力有限,不能按我們的要求去做,那么就要求我們的生產管理人員去指導、去督促跟進,特別是在每款生產的初期,我們應從第一道工序開始跟進檢查指導,實行首件產品確認制。及時糾正錯誤方法或不良生產習慣,保證上一道工序傳給下一道時是合格的。我們一道道跟進檢查、輔導直到出成品。如果我們真正跟到位,相信成品出來后極少存在返工的現象,不用每件再去反復查驗了。車位做的開心,我們也查的輕松。 3、產后總結 如果確實因技術因素或因面、輔料原因導致返工現象,我們應及時反饋給技術部門或品控部門,讓其協助解決并記錄存檔,作為以后類似問題預防工作的參考。 三、組長的職責 1、保障本組機器設備擺放整齊,機器及臺面干凈無油污;生產組是工廠最小的組織單位,作為該單位的最主要的管理者,對于組上的一切事務都負有責任與義務,作為基層管理人員,是對第一現場最清楚了解的人。 2、保障生產流程順暢:這點至關重要,我們處理好生產流程設計、科學分配工序。組長必須對本組每一位員工都了解、熟悉,就像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員一樣,我們不僅要知道員工的技術能力、還要了解員工的脾氣性格及優缺點。這樣我們在做工序分配時才能有依據,才有可能充分發掘員工的能力。公司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只是我們沒有去發掘!俗話說:人無完人!但我們往往習慣注意別人的缺點,而忘記其本身的優點!這很不利于我們的工作,事實上如果我們關注并充分挖掘發揮員工的優點,其本身的缺點就很容易被淡化,最終可能消失!況且優缺點本身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在我們看來是缺點,但如果用好了就會變成優點。比方說:脾氣急躁一般來說是缺點,但脾氣急躁的人往往性子直做事快,我們安排他來做瓶頸工序,就更容易更快解決流程不暢的問題。總而言之,我們在做工作安排時要充分考慮到影響我們生產進度與質量的一切因素。 3、產量質量記錄清楚:在生產中我們對產量的記錄往往比較清楚,但對質量的記錄就不是那么在意了!我們沒有意識到質量記錄的重要性——質量記錄是巡檢及員工質量考核的依據,也是我們生產質量管理工作改進的依據,有了詳細的質量記錄,我們經過統計分析,能很快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并能依此制定改進與預防措施,同時這些記錄還可作為以后類似問題的參考與借鑒。 4、員工工作的輔導與監督:組長作為工廠基層干部,對生產第一現場最為了解,組長必須清楚每一位組員的技術狀況,并因材施教。所以一個組長的生產技能及管理技能,直接影響車位甚至決定車位的技術素質,相應的一個生產小組組員成長的快與慢也直接反映了組長能力的高低。另外,大部分質量問題的產生不是因技術因素而是意識問題,因此組長在進行技術輔導的同時,還要對員工進行質量意識的培養。好的現象大力提倡(開例會時多表揚),不良行為即時制止并糾正。 5、車間管理與質檢員工作配合: 質檢員有權對車間不合理現象進行指正。對于質檢員的批評或建議,組長必須接受,如果認為質檢員的批評或建議不正確,可以向品控部或車間主管反映,但不得當面頂撞或謾罵!另外,我們還要充分認識到質檢員是協助我們進行品質管理工作的,要想真正提高產品質量,關鍵還在于提高我們自己及我們員工的質量意識,以及我們的品質管理技術!同時還要意識到:產量與質量并不是矛盾的,如果在生產的最初階段就進行嚴格的控制,質量的改善(返工率的降低)能有效促進產量提高。 四、巡檢的職責 巡檢的職責就是確保流向后道的半成品或成品必須是合格的!剩下的就是工作方法問題:巡檢的工作不僅僅是查半成品或成品,還應該向前延伸,即從車位做第一道工序開始就開始檢查。那么巡檢在做首捆貨時就開始跟進,第一道工序查過后沒問題,交第二道工序進行生產,以此類推,一直跟下去,直到出成品。我相信,出來的成品不再需要反復查,也不會存在什么質量問題,車位做的開心,我們查貨也輕松!如果反過來,巡檢坐在查貨臺前,不主動跟進車位,肯定會有一大堆問題等著我們,我們會是越查問題越多,那么積在手上的貨也越多,最終是一大堆返工衣服退給車位,員工怨聲載道,我們也是吃力不討好!這一點相信大家深有體會!有些基層管理人員巡檢在剛開貨時不管,等車工辛辛苦苦做了一大堆半成品或成品時才說這兒不行,那兒要返工,浪費車工時間精力不說,還嚴重影響了車工的工作情緒!所以就有車工拒絕返工及吵架的現象。因此在大貨生產的最初期,我們要多花一些精力,工作主動一點積極一點,就會越做越順, 五、車位的職責 縫紉車間的生產是多工序流水作業,工序半成品質量也是整個產品質量的中心,完成工序指標是完成整個流水生產的重要保證,因此縫紉車間所有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如下生產責任制: 1、在產品投產前必須熟悉規格要求:質量標準、工藝操作要求、上技術課(開產前會)要仔細聽、用心記,要熟悉本工序各項要求,也要熟悉上下工序的要求,不懂要問,在沒有弄懂各項要求前不準投產。第一件產品必須交管理人員(巡檢)鑒定后,才可批量投產,未經鑒定的不準投產。 2、嚴格工藝操作要求:按規格、按工藝操作要求進行生產,對違反工藝操作要求而發生的質量差錯事故負責任。 3、堅持質量檢驗標準:嚴格按標準要求生產,對本工序的質量,要求進行嚴格的自查自檢,對下道工序負責,對上道工序的質量也應嚴格把關,如上道工序的遺留問題,本工序沒有把關而發生質量事故,由本工序負責,第一承擔自己返修的責任,第二承擔返修損失的經濟責任。 4、質量問題及時返工:對返修產品做到隨退隨修,限時返工,不及時返修或拒絕返修的按紀律處分。 5、嚴格按版號生產、按編號生產:半成品應捆牢,防止散脫而發生差錯,下道工序對上道工序負責,造成混版、混號的差錯由當事人負責。 6、嚴格執行換片制度:對所發生的一切換片,均由直接指定人員調換剪配,以次換好,進行記錄,一般有組別、姓名、類別、原因、色號、換片部件等,換片原因應詳細記載以便落實責任,如因本工序責任所發生的換片事件不得隱瞞故意流入后道工序,由此而造成質量事故給予嚴肅處理。 7、努力完成和超額完成生產任務:樹立先集體、后個人的正確思想,服從分配,不挑揀工種和工序,在生產過程中為保證大組指標的完成,服從組織的調度。 六、生產質量控制意識的轉變 : 1、責任到位,要求每一道工序員工能自查互檢。 2、組長巡檢必須擺脫依賴思想,完全擔負起半成品至成品的質量控制責任與義務; 3、巡檢要進行每一個生產環節、每道工序的監控,不準將主要精力全放在檢查成品上。 4、質量工作做好了,產量隨之也提高,工人生產積極性也提高了。 |